第(2/3)页 而通过正式投稿渠道进行投稿的话,一来稿件不一定能到你认识的编辑手里,二来编辑收到稿件后就只有两个选项,要么直接拒稿,要么发给审稿人,稿件就不能改了。 当然,如果是巨佬,可能还有隐藏选项,不经由审稿,就直接发表的那种…… 另一方面,私下投稿没有投稿记录。 没有投稿记录,就意味着不会有拒稿记录,就算反复修改后的稿件编辑还是不满意,那也可以退而求其次,投稿到同个期刊公司旗下档次更低一些的期刊上。 可如果是正式投稿被拒了的话,同一个期刊公司的内部会有拒稿记录,再次投稿该期刊公司的话,中稿几率就会有所下降。 当然,想和编辑搭上线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尤其是想结识到顶刊级别期刊的编辑,就更困难了。 要么是在对方成为编辑前就有私交,比如曾经是同学之类的关系,要么你本身就是业内大佬,不然就算主动去找编辑,对方大概率也不会搭理你。 大多数期刊公司的总部都设在欧美,现在随着种花家在科研圈子里发出的声音越来越响亮,很多期刊公司也在国内设立了分公司,一般都在一线城市。 比如魔都就有Wiley旗下AM系列期刊的一个分公司。 里面的主编当然是老外,不过也会有几个国内的小编,编辑团队不大,只有十几个人。 前不久,AM编辑张于德还来魔都综合大学做过一次报告,许秋当时也去旁听了。 张于德看起来还蛮年轻的,大概三十岁出头,他的报告一共半小时,包括20分钟的PPT汇报,和10分钟的现场答疑。 PPT汇报中,他主要讲述了AM系列期刊的发展历史,以及未来准备新出的期刊,还有一篇稿件具体的审稿流程,包括Cover Letter撰写的注意事项,期刊编辑会怎么选审稿人,投稿时填写的建议审稿人有没有用,文章在什么情况下会接受,在什么情况下会建议转投之类的…… 当时的会场去的人非常多,不少人都希望露个脸,和编辑搭上线。 不过,大多数人都只是拿到了一个邮箱,而这个邮箱本来就是公开的,没什么用处。 会议结束后,张于德专门到魏兴思课题组拜访了一下,这也是他日程安排之一。 毕竟今年组里给AM贡献了不少高质量的文章,其中许秋就有两篇大满贯级别的AM文章。 张于德和魏兴思喝茶聊天的时候,许秋也在场。 闲聊之间,许秋了解了张于德的履历,他开始是在漂亮国读博,博士毕业后没有选择继续做科研,而是入职了Wiley公司,接着在漂亮国的总部工作了四年,担任过AM子刊AFM的编辑,后来转岗回了国内,担任AM的编辑,到现在已经在魔都工作了一年多的时间。 另外,编辑这一行也是熬资历的,张于德表示因为国籍的原因,想要继续往上升,成为主编的难度还是不小的。 平常的工作就是正常的办公室坐着,审稿,偶尔会出来到一些高校做做汇报,或者回漂亮国总部述职,虽说是驻扎在魔都,但也要不时的在全球各地到处跑。 一番交流下来,给许秋的总体感觉,AM期刊编辑还是一份非常不错的工作。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