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不久,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全世界都卷入了战争的旋涡,寻找腔棘鱼的事情也被人们渐渐地淡忘了。 而史密斯教授并没有忘记,更没有灰心,当漫长的战争刚刚结束,他马上又开始了寻找腔棘鱼的工作。 寻找多年,依旧没有任何的线索。 换作别人,或许就要放弃了。 可成大事者流,没有一个半途而废者。 夏国有句谚语:“有志者,事竟成。” 又经过了多年的苦苦搜寻,仍未发现腔棘鱼的线索。 这时,已是1952年的12月了。那么,史密斯教授为什么这样不遗余力地寻找腔棘鱼呢? 我们知道,陆地上的动物都是从海洋里进化来的,像鱼那样的没有四肢的水生动物在向陆地动物进化的过程中,已经生出了四肢却又返回到海洋里生活,科学家们将这种水生动物称作“腔棘鱼”。 如果我们将在海洋中生活的鱼类向陆地动物进化的经历比做青蛙成长的过程的话,那么腔棘鱼恰好相当于生出四肢的蝌蚪。史密斯教授认为,找到了腔棘鱼,很可能就找到了打开生物进化之迷大门的钥匙。 这也是为什么史密斯教授会如此的不遗余力。 这些科学家无疑的是对于这方面极度的热情。 一但认定了一件事,那真就是十头牛都拉不回来。 那是意志坚定的史密斯教授,经历了那么多波折依旧找不到腔棘鱼。 史密斯似乎要陷入绝望了,时常在想,腔棘鱼真的灭绝了吗? 难道当时那条就是唯一的一条了? 在无数个夜里,史密斯教授都在怀疑,是不是有人欺骗了他? 还是都是错觉,腔棘鱼从来都没有出现过? 就在教授近乎于绝望之时,一封来自远方的电报送到了他的面前:“我们捕到了像是腔棘鱼的鱼,盼望您的到来。” 电报是科摩罗群岛的渔民发来的。惊喜万分的教授赶忙向南非政府求助,乘坐着军用飞机向科摩罗群岛飞去。千真万确,这就是教授梦寐以求的腔棘鱼。 这条身长一米五十公分、体重五十八公斤的“活化石”被注射了福尔马林后又用盐腌了起来,正在等待着教授的到来。 正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晚上,仍沉浸在激动和喜悦中的史密斯教授将装着腔棘鱼的箱子摆在自己的床边。 经过了漫长的十四年的苦苦寻找,今天终于有了结果,夙愿已偿的教授感慨万千,一夜未眠…… 第(2/3)页